刘显忠:中东路事件与黑瞎子岛问题之史实澄清

 刘显忠

中东路事件与黑瞎子岛问题之史实澄清

内容提要

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的一些出版物和研究者把中东路事件与苏联占领黑瞎子岛联系在一起,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中东路事件虽是中苏边境的一次大规模武装冲突,但其缘起于中东铁路问题,而不是中苏双方由边界争端、争夺黑瞎子岛而导致的边界事件,中东路事件的整个过程始终未涉及黑瞎子岛问题。无论是当时有关中苏冲突的报道还是最后签订的议定书都没有提及占领黑瞎子岛。从目前能看到的档案材料看,也没有1929年中东路事件中苏军占领黑瞎子岛的记载。学界认为苏军1929年占领了黑瞎子岛的观点,是因地理概念不清而造成的错误解读。黑瞎子岛问题是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条约文本与附图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属于边界争端问题。它与1929年的中苏中东路冲突无关,1929年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虽然苏联曾把边界线划在抚远水道上,并实际控制着该岛,但中方各个时期从来没有承认这一划分。

关键词

中东路事件 黑瞎子岛 中俄关系

作者简介

刘显忠,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东铁路原称东省铁路、东清铁路,系根据1896年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国习称《中俄密约》)《东省铁路公司合同》及1898年《旅大租地条约》等约章,由俄国出资在中国东北境内修筑,1903年建成通车。铁路全长2373俄里(约合2500多千米),干线西起中国满洲里,中经哈尔滨,东出绥芬河,分别与俄国外贝加尔铁路及南乌苏里铁路相接;支线自哈尔滨经长春直达大连。1905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长春至大连段及其一切支线转归日本,并改称南满铁路。此后,中东铁路不再包含南满铁路部分。1924年中苏签署协定,从法律上确定了苏联在中东铁路上的地位。1929年中国东北地方当局强行接管中东铁路,引发了中苏间激烈的外交冲突与局部的边境战争,即震惊中外的“中东路战争”或“中东路事件”。苏联对中国东北边境连续三次发动大规模进攻:10月12日至11月2日的同江—富锦之战、11月17—18日的密山之战和11月17—20日的满洲里—扎赉诺尔之战。结果苏军大获全胜,中方损失惨重。最后以签订同意恢复中东路原状的《伯力议定书》而告终。

中东路事件虽是中苏边境的一次大规模武装冲突,但其缘起于中东铁路问题,而不是中苏双方由边界争端、争夺黑瞎子岛而导致的边界事件,中东路事件始终未涉及黑瞎子岛问题。但近二十多年来,中国一些出版物认为,1929年苏联占领了黑瞎子岛,中苏从此开始了关于黑瞎子岛的交涉。如2008年7月10日的《国际先驱导报》上就有文章称“真正造成黑瞎子岛领土争端始于1929年”。学术界也有很多学者认为1929年苏联从中国占去了黑瞎子岛,将黑瞎子岛问题与中东路事件联系在一起。笔者近年来阅读了大量有关中东路问题和黑瞎子岛问题的资料,认为这一提法与基本的历史事实不符,并在拙文《中东路事件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一个注释中提及这一看法,引起了俄罗斯学者的注意。当时只是点到,没有展开论证。现在想就这个小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论证,以对一些史实进行澄清。

1.在1929年之前,中俄(中苏)之间就已经开始了关于黑瞎子岛的交涉,黑瞎子岛就已处于苏联的实际控制之下。如1911年8月初就发生了俄国禁止中国船只经乌苏里江口航运的无理做法,清政府为此向俄方抗议。而俄方8月28日的复照则肆意歪曲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东界约记》的规定,妄指中国内河通江子(抚远水道,俄称卡杂克维赤沃水道)为俄中两国界河,擅自将黑瞎子岛划入俄国版图。此时起,中国官民为“索回”“索还”“争回”黑瞎子岛,要求外交当局与俄方进行交涉的呼声延续多年,从未间断。直到1928年,中国驻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领事和驻哈巴罗夫斯克(伯力)领事先后向外交部报告,最近(指1927年——引者注)苏联颁布的《远东边境警务章程》把中国内河通江子指为中苏界河,要求外交部设法向苏联交涉。当时的中国外交部也强调通江子为中国内河,把三角洲地区纳入俄版图与条约不符。《抚远县志(1909—1985)》在捍卫黑瞎子岛主权斗争的内容中,也对1929年前中俄、中苏之间关于黑瞎子岛的交涉有详细叙述。1928年初绥远县知事曾派人到岛上进行调查,调查者指出,“俄国虽狡赖侵占,其洲内尚无何种设备”,只是有时派兵前往巡视。这些都可以说明,黑瞎子岛在1929年中东路冲突发生前即为苏联“囊中之物”,处于苏联的实际控制之下,这才会有中俄(中苏)之间的屡次交涉、索要。

2.从《申报》《国闻周报》《东方杂志》等当时的大报的报道来看,并没有直接提到占领黑瞎子岛的信息,只是提到几次黑瞎子岛所属的绥远县及县属的乌苏镇。如《申报》关于绥远有这样一些报道:8月15日俄机飞至绥远县府左右示威。9月9日东北海军司令沈鸿烈报告称:“赤军侵黑龙江东北之绥远地方,驻交界乌苏镇之兵一连,为赤军击溃。现绥远危急,电报不通。”10月1日吉林专电称,9月19日夜12时,绥远县城,突来俄舰飞机侵袭,枪炮齐发,县府民房,焚烧一空,并放监犯,与警团接触,嗣由钟营长督队力战,天明始去退。全城灰烬,官民退浓江,俄机舰仍日夜环伺,并因交通阻梗,军报昨始到省。10月2日同江电报告,赤军焚掠绥远后,旋即退出,我军已进抵县城。10月6日哈尔滨电称,依兰李杜部路团步兵两营,三日保护绥远各机关人员回城驻守。《国闻周报》关于绥远县的相关报道,笔者看到有三处:9月9日沈鸿烈报告,红军侵入混同江与乌苏里江间之绥远地方。乌苏镇有华兵一旅,被敌方炮火击散,该处形势极危。电报交通已断。30日,据同江方面消息,赤军于29日占领乌苏里江口之绥远县。惟尚未得官报证实。10月1日,吉林张主席卅电称,据绥远县长刘鸿谟专送同江发号(20日)电称,县境于19日夜12时,突被赤军兵舰及北岸赤军汽船,三面包围。枪炮机枪齐作。县署住房、办公室、文卷室均被炮火焚烧。监犯六名,被赤军释放。商民房屋,亦烧大半。警团抵御,势孤难支。经驻军钟营长率队猛击,将县长及商民救出,战至天明,将赤军击退,将火救灭。现在赤军仍在北岸及江内三面围绕。飞机常来窥视。县城不能守。暂迁浓江沟里,亦难持久云云。《东方杂志》的报道是:“绥远县城,且于9月19日夜为俄舰飞机侵袭,县府民房焚毁一空,全城成为灰烬。”在《抚远县志》中“大事记”和“兵事纪略”中,只记载了苏联远东部队对绥远县乌苏镇和绥远县城的进攻和洗劫。这些报道和记载,只能得出苏军对绥远县城及乌苏镇有侵袭,而且很快退出的结论,很难得出苏军在侵袭绥远县城时占据了黑瞎子岛的结论。因为绥远的治所距离黑瞎子岛约11千米。乌苏镇虽距黑瞎子岛不远,但还隔着通江子。黑瞎子岛虽名义上属绥远县,但是被通江子隔开。侵袭绥远县城、乌苏镇并不等于袭击黑瞎子岛。而苏方的报道也没有提到黑瞎子岛,当时有报道称:自今年9月2日起,驻扎在抓吉城(乌苏里江上游,距哈巴罗夫斯克45千米)的中国军队和白匪,每天向和平居民、渔民和我国边防巡逻艇进行连续数小时的射击。其结果,被打死和打伤的不仅有边防战士,还有渔民。只因为我国边防部队的坚决回击,9月7日,在浅水重炮舰“斯维尔德洛夫”号的支援下才制止了中国士兵的枪击。而这里所说的抓吉,下辖有乌苏镇,乌苏镇距抓吉镇8千米。这些都可以说明,黑瞎子岛已经处于苏联的实际控制之下,根本不是苏联军事行动的目标。

中东路事件期间,苏军的进攻方向有三个:一是同江方向,二是满洲里、扎赉诺尔方向,三是东宁、密山、绥芬河方向。由于中东路事件中黑瞎子岛不是苏联的军事行动目标,当时根本就没有提到黑瞎子岛。国内认为苏军1929年占领了黑瞎子岛的学者,或把苏军当时攻击的绥东、肇兴镇说成即黑龙江与松花江、乌苏里江汇合地带的黑瞎子岛地区,或把苏军侵袭的绥远县城说成是“黑瞎子岛地区”,或把绥东标注为黑瞎子岛所在地区。这些都是因地理概念不清而造成的错误解读。绥东并非是绥远东部地区,而是指绥滨县,原名绥东设治局(现在的绥滨县下辖有绥东镇)。肇兴镇过去属于萝北县,现在仍属萝北县。绥东、肇兴镇、三间房、胡家镇等都在同江的西南,根本就不属于黑瞎子岛所属的绥远县。同江距绥远县还有180多千米,将这一带称为黑瞎子岛地区未免有些荒唐。苏军前进的方向也不是黑瞎子岛方向,而是溯松花江而上,主要是针对东北军的松花江舰队。很难说中东路战争与黑瞎子岛有什么关联。绥远县城也不能说就是黑瞎子岛地区。如前所述,县城距黑瞎子岛有11千米,而且被通江子完全隔开。如果说这些地方都是黑瞎子岛地区,那么后来关于黑瞎子岛的谈判为什么不包括这些地区?地理位置的错误,也就使结论很难成立。

3.之所以说中东路事件不涉及黑瞎子岛问题,还因为结束中东路事件的《伯力议定书》也没有提黑瞎子岛问题,黑瞎子岛问题也不是后来的中苏会议讨论的内容。

1929年12月22日中苏双方签署的结束中东路冲突的《伯力议定书》共十款,主要内容是:按照1924年中俄、奉俄协定恢复冲突以前之状态,包括恢复中东路苏方人员的一切职务,释放被捕的苏联侨民,恢复在东三省的苏联领事馆及在苏联远东的中国领事馆,恢复中苏境内因冲突而停办的商业机关,中国当局负责将白党军队解散并驱逐出境,所有双方合办东路时之争议问题及全部恢复中苏国交问题、中苏通商之全部问题,均应于最近之中苏会议解决。中苏会议定于1930年1月25日在莫斯科举行。立即恢复中、苏国境之和平状态,双方随即撤兵。后来召开的中苏会议重点讨论的仍是中东路问题,而丝毫没有涉及黑瞎子岛问题。《伯力议定书》中所说的撤兵,主要是说攻入东北的苏军撤回。这一规定苏联在协定签订后执行了。这些都说明了黑瞎子岛问题不是中东路事件期间出现的,与中东路事件没有关系。

至于黑瞎子岛何时被苏方派兵占据,各种说法不一。《抚远县志》中就前后说法不一致。《抚远县志》的“大事记”中说,1928年苏联出兵占领中国领土黑瞎子岛。而在“黑瞎子岛交涉始末”中说,“1929年后苏联出兵占领中国黑瞎子岛”。中国台湾的档案资料也没有提到黑瞎子岛被苏军占据与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有何关联,而是认为黑瞎子岛被苏方派兵占据是在“九一八”之后。如1947年11月内政部文外交部苏军占黑瞎子岛一案中说,“九一八”事变起,东北国军响应抗敌,乃转换重点,疏于考虑国境及对苏情形,彼时撤退步哨,置该岛于不顾,放任管理。民国廿一年敌倭组织伪满,占据东北全面。苏军乘隙侵占,设置哨卡,修设营房,日益要塞化,以监视敌日及控制两江航运。1947年12月11日当时的民国外交部致苏联驻华大使馆的函中称,苏联军事当局,自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公开侵入中国东三省以后,乘中国军队岗哨被迫自合江省抚远县黑瞎子岛撤退之际,曾派兵占据该黑瞎子岛。这与俄罗斯学者的观点类似。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拉林在其著作中认为,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日本占领满洲、日军在苏中边界集结的条件下,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做出将边界线向靠近中国的一边移动的秘密决定(1933年10月)。苏联未经许可将阿穆尔河及乌苏里江上的几乎所有的岛屿都置于其控制之下,一些陆界也发生了位移。边界线不具有法律效力,中国从来都没承认。研究中俄边界的特卡钦科也认为,1935年日满觊觎哈巴罗夫斯克地区的岛屿,苏联边防军为了避免日军利用黑龙江上的岛屿作为进攻苏联的基地,严格按1860年《北京条约》的附图上标的条约线占领了黑龙江上的所有岛屿。黑瞎子岛问题,是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也称中俄《续增条约》或《北京续增条约》)条约文本与附图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属于边界争端问题,与1929年的中苏中东路冲突无关。按《北京条约》的规定:“顺黑龙江下流至该江、乌苏里河会处,其北边地属俄罗斯国,其南边地至乌苏里河口所有地方属中国。”黑瞎子岛无疑是在中国境内。但俄方提供的比例尺1∶1050000的条约附图中沿黑龙江右岸、乌苏里江左岸至海划的一条红线,却把边界线划在黑瞎子岛西南侧、河面较窄的抚远水道上。但中方从来没有承认这一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于黑瞎子岛主权问题没有单列议题同苏方进行谈判,而是把它归在中俄东段边界问题之中。历年出版的地图也都将黑瞎子岛划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黑瞎子岛问题在得到解决前岛屿一直为俄(苏)控制。苏方控制的强弱取决于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关系好时,黑瞎子岛附近的中国渔民还可以自由上岛,但1960年后,开始受到苏方的干涉。

历史研究应以求实存真为要务,研究者不能根据个别材料就简单地下笼统的结论,也不能假设和推论,要在对各方面的材料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符合历史发展逻辑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责任编辑 李淑华 刘阳)

来源:俄罗斯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