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欧亚印象】万青松接受商务部主管《国际商报》采访 谈中俄经贸合作



中俄深化合作“疫”往无前

 

□本报记者白舒婕

 

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11月中俄两国贸易额为973.89亿美元,中国继续保持俄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遮不住中俄经贸合作的成色,中俄贸易额完全有望连续3年超过1000亿美元。“后疫情时代”,中俄将继续携手向前,为全球深化经贸往来树立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典范。

 

贸易额有望超1000亿美元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万青松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中俄贸易总额能够达到1000亿美元,甚至不排除达到或小幅度超过去年1100亿美元的水平。
 
万青松得出这样的判断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中俄各自采取强有力的抗疫与经济复苏举措有助于两国在林业、农业、电子商务、制造业、有色金属及其制品、轻纺业、物流运输等诸多产业领域保持积极合作态势,二是国际能源价格和能源需求有望保持稳定涨幅态势。
 
“尽管现在中俄贸易受到疫情影响,但得益于两国政府采取的举措,两国贸易额同比降幅已从上半年的5.6%缩减到前11个月的3%。中国对俄出口呈积极态势,前10个月转负为正,同比增长0.9%,11月份对俄出口继续保持增长。”万青松说,这表明两国采取的举措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助力中俄经贸发展。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1-11月中俄贸易额为973.89亿美元,同比下降3.0%。其中,中国对俄罗斯出口453.69亿美元,同比增长1.2%;自俄罗斯进口520.20亿美元,同比下降6.4%。
 
万青松预计,考虑到今年前10个月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0.7%,市场供需关系日益改善,使得中国对俄能源与原料的需求增多,石油和矿物燃料在多年来占俄对华出口比重约75%的基础上,有望继续为中俄贸易额作出较大贡献。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和振伟也对此持乐观态度:“今年中俄贸易额完全有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尽管上半年两国贸易受到疫情影响,但鉴于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以及当前中美经贸摩擦给俄罗斯农产品出口提供了机会,中俄贸易在下半年会有较大增长。”

 

培育贸易新增长点

 

疫情之下,中俄经贸合作依然保持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实属不易,有必要抓住“后疫情时代”的诸多机遇,发掘巨大潜力。
 
在中俄总理第二十五次定期会晤上,两国总理共同宣布通过《中俄总理第二十五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公报》指出,双方将进一步加强经贸和投资合作,推动签署《至2024年中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努力优化结构,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进一步优化贸易和投资营商环境,实现扩大贸易规模的发展目标。
 
对此,万青松认为,两国要进一步巩固并做大做强已有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成果。当前世界变局叠加全球疫情进一步暴露出全球“链式经济”的短板和痛点,多数国家提出重组或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等。这对中俄来说都是新的合作机遇,不仅涉及两国合作相对成熟的能源、木材和农业三大领域,还包括正在推进的以军事和科技合作为代表的创新链,以及电子商务、旅游业、跨境物流等潜力巨大的新领域。
 
疫情催生了中俄跨境电商合作的多样化。目前,中国对俄边贸大省黑龙江创建跨境电商海外仓、边境仓、中继仓、前置仓之间数据集成“多仓联动”集运模式,打通了对俄进出口双向通道。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也在加速深耕俄罗斯市场。
 
“类似这样的尝试都是中俄强化跨境电商与数字经济的新亮点。在这方面中俄的优势和市场需求高度互补,合作前景非常广阔。”万青松说。

 

【《国际商报》简介】《国际商报》是国家商务部主管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商务行业最权威的媒体,是中国政府加入WTO时公开承诺的刊登进出口管理信息的指定平台,是海外发行区域最大的中国财经报纸之一。

《国际商报》创刊于1985年,由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报名。以“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促进对外更加开放,发展中外经济合作”为宗旨的《国际商报》,一直是国家商务部指导推动全国商务工作的重要平台,是全国各级商务部门、各类商务企业海内外宣传的重要阵地,是商务系统人士了解世界经济形势、获取全球商务资讯的重要渠道。【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编辑:杨胜兰



中心简介: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2000年9月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2017年教育部正式签约的首批31家高校高端智库联盟成员,入选“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中心努力建成在学科、资政、育人等方面都具有较大国内外影响力的前沿研究机构。